隨著春季招聘來臨,多家金融科技機構開啟“人才搶奪戰”。3月15日,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更新招聘信息,其中,建信金科、美團還在“挖掘”區塊鏈相關人才,小米、滴滴則在消費金融領域不斷加碼。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任職要求上,不同崗位各有側重,如技術類崗位對學歷、專業要求最為嚴格;產品、運營類工作則對工作經驗和行業資源極為看重。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多方招聘信息發現,多家金融科技公司招聘崗位中,技術型崗位占多數公司招聘半壁江山,一般包括數據模型師、風險數據分析經理等,薪資水平在1萬-4萬元不等,在行業中占據較高水平。大部分機構招聘任職者需具有計算機或者相關專業要求,要求有3-5年工作經驗,且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科學功底,需對數據敏感、有較強的分析能力等。
據拉勾網3月15日更新的招聘排行榜,招聘前100公司中,多家為金融科技機構。其中,曝光率排名首位的騰訊公司,在招職位達2329個,技術類職位達1439個,占比超五成;螞蟻金服集團也有460個在招崗位,其中技術崗位達413位。
“當前,金融科技公司對技術型人才需求很大,很多企業的HC(預計要招聘的員工人數)還是充足的。”一金融行業獵頭顧問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這類人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第一會看專業,必須要有專業基礎,此外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也能加分。
當前,多數金融機構已將技術視為經營發展的第一張王牌,不過,對部分流量型金融科技公司來說,其對產品類、運營類崗位的需求同樣旺盛。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一類型崗位對學歷要求主要是本科以上,對專業要求限制不大,但更考驗的是行業資源整合能力,且多家機構要求任職者有銀行工作背景。
除了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子公司外,小米、美團、滴滴等互聯網新秀也緊跟招聘步伐。如小米近期發布的金融合作崗,薪資為1.2萬-2萬元,崗位職責包括洽談與銀行的營銷合作,制定支付與銀行營銷活動推廣策略等,要求任職者熟悉銀行、互聯網內部運作模式、架構職能,具有良好的銀行資源;美團近期也在加快速度布局。其招聘崗位主要包括金融業務HRBP-產研方向、金融研究員、區塊鏈產品經理等。
“此次疫情是一個放大鏡,讓從業機構更加意識到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巨大潛力。”在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看來,盡管金融行業的復工和招聘并未完全恢復,但部分機構已著手啟動科技類、運營類人員的招聘,一方面顯示出機構對于科技人才和相關業務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抓住部分中小科技型企業困境的契機,抄底科技人才和運營團隊。
“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其實很多金融機構也面臨數字化轉型,對人才的稀缺更加迫切。”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同樣稱,招聘要求嚴格之余,機構在招聘時也應據具體情況來定,金融科技公司既需要專業人才,也需要復合型人才,對于專業型人才,要求其具有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工作經驗,而對于復合型人才,經驗顯得更為重要。
于百程稱,在招聘人才時,學歷是“先天條件”,經驗是“后天修煉”。根據崗位的不同,招聘人才的條件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團隊負責人等崗位上,技術經驗和金融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在金融科技領域非常重要;而技術相關崗位招聘時對學歷的要求最為嚴格,薪資呈現很明顯的階梯式變化,這也顯示出相比市場、金融業務等工作,科技人才的學歷需要一定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