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收視率多么火爆的電視劇,片中人物的命運都不取決于自身,而只能取決于導演和編劇。同樣,在備受關注的上市銀行的職場大片中,勞務派遣工的前途也很難由自己決定,而是在法律與利益的博弈中尋找答案。
從2012年年末至今年年中,上市銀行披露出的勞務派遣工數量銳減3.6萬人至16.64萬人,降幅超過15%。然而,數字變化的背后,原有的11家主動披露派遣工數量的銀行也銳減至8家,降幅超過了20%。此外,“現在部分銀行的派遣工已經轉成為外包工”,一位曾在某上市銀行人力資源崗位從業多年的管理人員承認,不過該人士強調,“該行已經實現了同工同酬,銀行最看重的其實是用工形式的靈活”;而在法律界資深人士眼中,“外包工的法律保障還遠不如勞務派遣工”。
上市銀行派遣制員工
至少達16.64萬人
在16家上市銀行中,僅8家銀行主動在半年報披露了其勞務派遣制員工的數量,而去年年底主動披露這一指標的銀行曾達到11家。
半年報顯示,8家銀行中,四大行的派遣制員工數量相對較多,其中中國銀行的勞務派遣制員工數量最多。
截至6月底,中國銀行共有員工29.86萬人,中國內地機構員工27.64萬人,其中,中國內地商業銀行機構員工27.17萬人(含勞務派遣用工56378人),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及其他國家機構員工22203人。
農業銀行的派遣制用工人數僅次于中國銀行。截至2013年6月末,農業銀行在職員工總數45.75萬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39071人),較上年末減少3616人。
此外,工商銀行截至6月末共有職工42.4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40人,其中境內主要控股公司員工4263人,境外機構當地雇員9576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27729人,其中境內主要控股公司54人。
而建設銀行的派遣制員工在四大行中相對最少。截至2013年6月末,該行共有員工34.49萬人(另有勞務派遣用工19386人);境外機構當地雇員498人。
與2012年年末四大行的派遣制用工人數(中國銀行5.96萬人、農業銀行4.07萬人、工商銀行2.95萬人、建設銀行2.14萬人)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截至上半年末,四大行的派遣制用工人數合計14.26萬人,較去年年底的15.12萬人減少了8600人。另據本報記者測算,四大行2012年年末的派遣制員工已經較2011年末期減少逾兩萬人。
除了四大行以外,另有三家股份制銀行和一家城商行披露了派遣制員工的數量。
截至2013年6月30日,招商銀行共有在職人員61,327人(含派遣人員13,057人);平安銀行截至報告期末有25754名正式員工,其中業務人員16454人,財務及運營6236人,管理及操作人員1936人,行政后勤及其他人員1128人,此外還有7097名派遣制員工。
光大銀行今年中期在職員工總數33509人,比上年末增加1541人,總行6111人,其中包括信用卡中心派遣制人員2737人、95595客服人員1421人;南京銀行截至報告期末的總人數為5034人。其中,在職員工為3999人,公司內退人員96人,派遣人員195人,外包人員744人。截至報告期末,南京銀行子公司昆山鹿城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總人數121人。其中,在職員工為60人,派遣人員61人;宜興陽羨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總人數63人。其中,在職員工為47人,派遣人員16人。
其余的8家上市銀行(1家國有大行、5家股份制銀行、2家城商行)并未在中報明確披露派遣制用工的人數,但其實際的合計規模也不可小覷。
股份制銀行用工比例
面臨超標
今年7月1日,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將勞務派遣用工范圍嚴格限定在“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的范圍內,并對同工同酬作出了規定。緊接著,8月7日,人社部就《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規定》祭出“殺手锏”,將輔助性崗位勞務派遣用工比例限制在10%。如果最終征求意見稿不做重大調整,10%的限制將難倒多家上市銀行。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