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全球策略師羅卓夫昨日表示,歐洲銀行去杠桿化會對亞洲產生短期影響,但影響有被夸大之嫌。
羅卓夫昨日在新加坡的記者會上說,2011年底一段時間負面消息層出不窮,使得人們對于全球經濟前景的看法過于悲觀。預計今年投資者信心將逐步改善。雖然全球經濟仍將受歐元區不確定性的拖累,但證券市場可能“偷步上漲”。
他表示,歐洲銀行在日本以外亞洲經濟體銀行業約有1.682萬億美元資金,其中英國銀行占9390億美元。就市場份額而言,歐洲銀行在除日本以外亞洲經濟體銀行業市場上約占13%。從這一層面來說,歐洲銀行去杠桿化的確會對亞洲產生不小的影響。
但羅卓夫認為,這種影響將主要是短期層面的,因為在亞洲銀行業市場占9%的英國銀行中包括了匯豐、渣打等雖然總部在英國、但實際上卻是在本地吸收存款的銀行,而這些銀行“根本不可能從亞洲撤資”。
如果除去英國銀行,歐洲銀行在亞洲市場的占比僅為4%。而亞洲經濟體銀行業的存貸比目前保持在十分穩健的水平,即使歐洲銀行為了減債的需要撤出部分資金,對亞洲的影響仍將在可控范圍內。
歐洲銀行從亞洲撤出資金可能產生的影響最近受到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最近曾表示,歐洲銀行減債進程可能會導致資金從亞洲流出,并通過資金流動和信貸收縮等渠道給亞洲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其中預計受影響較大的包括銀團貸款、貿易融資、航運業和航空業。
羅卓夫在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被負面消息籠罩,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債務危機,中國被部分人認為有“硬著陸”的風險,德國經濟增長放緩也成為負面消息的一部分。
不過,最近市場情緒由憂轉喜的變化之快,也出人意料。現在看來,當時人們對于全球經濟的擔憂可能過度了。
羅卓夫認為,最近引起全球市場情緒迅速變化的仍是歐洲央行提供大量低息貸款所起的作用。盡管市場有不同看法,但這些貸款實際上已經接近“量化寬松”。起初人們并沒有意識到其“威力巨大”,而現在威力開始顯現了。
摩根資產管理新加坡零售業務總監陳彥均也認為,最近市場情緒已明顯改善,中國經濟會“軟著陸”基本是市場共識。雖然今后市場仍不免受歐洲等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各種新聞消息互動的影響,但預計會有所改善。